|
河南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關于印發《河南省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項 行動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的通知河南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關于印發《河南省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項 行動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的通知發布時間:2023-08-29 16:59 信息來源:廳數字化與未來產業處 河南省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專項行動方案(2023—2025年) 為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,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,全面提升制造業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水平,助力建設制造強省、數字強省,制定本行動方案。 一、總體要求 (一)工作思路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按照錨定“兩個確保”、實施“十大戰略”的總體思路和要求,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主線,堅持網絡、平臺、應用、保障“四位一體”協同推進,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,全面提升制造業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水平,為建設制造強省、數字強省提供有力支撐。 (二)主要目標。到2025年,打造2—3個國家級跨行業、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,基本建成覆蓋制造業細分行業、重點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、技術支撐服務和融通發展生態體系不斷完善,特色產業融合應用達到國內先進水平,形成具有國內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,力爭建成網絡設施完備、平臺建設領先、融合應用引領、支撐保障有力的全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范區。 二、重點任務 (一)實施網絡設施強基行動。 開展企業內外網升級改造,支持基礎電信運營商加快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等重點區域5G基站規劃布局,持續提升5G網絡覆蓋質量,推進窄帶物聯網、Wi-Fi6、千兆光網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規模化部署;鼓勵制造企業聯合運營商開展5G專網+工業互聯網建設。支持制造企業圍繞內部資源整合、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、產業鏈供應鏈協同、工業數據處理分析等應用網絡需求,對工業現場“啞設備”進行網絡互聯能力改造,運用新型網絡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建設企業內網,全面支撐生產裝備、信息采集設備、生產管理系統等生產要素廣泛互聯,打造企業內網改造標桿。到2025年,力爭打造100個左右制造企業內網改造標桿。(責任單位:省通信管理局、工業和信息化廳) (二)實施標識解析推廣行動。 加快洛陽、許昌、漯河、新鄉等地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二級節點建設和應用推廣,探索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產業化應用模式,支持有條件的地方依托骨干企業新建一批二級節點,促進行業內產業鏈價值鏈關聯企業數據互聯互通、信息資源共享,加快形成規模化標識解析服務能力。推動標識解析系統與工業互聯網平臺、工業APP等融合發展,鼓勵平臺企業開發完善綜合節點與通用工業軟件的接口工具,增強二級節點與工業軟件的連接便利性。深化標識在設計、生產、服務等環節應用,促進跨企業數據交換,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質量管理水平,推進工業設備和產品加標識。到2025年,建設10個左右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。(責任單位:省通信管理局、工業和信息化廳) (三)實施平臺體系壯大行動。 加快特色型、區域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建設和應用推廣,依托平臺縱向整合資源、橫向跨界賦能,提升設備接入、知識沉淀、應用開發等能力,推動工業資源要素集聚、共享和開放。建設全省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,逐步實現與各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互聯互通,全面匯聚全省工業經濟運行以及企業生產、項目建設、要素保障等宏觀數據,打造制造業“智慧大腦”,持續優化制造業全要素、全產業鏈、全價值鏈資源配置。在各省轄市組織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“百城千園行”活動,推動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與制造企業深度對接合作,構建大企業建平臺、中小企業用平臺的融通發展格局。到2025年,力爭打造2—3個國家級跨行業、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,基本建成覆蓋制造業細分行業、重點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。(責任單位: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通信管理局) (四)實施服務生態培育行動。 研發推廣面向特定行業、特定場景的工業APP,推動基礎工藝、控制方法、運行機理等工業知識的軟件化、模型化,加快工業機理模型、知識圖譜建設。鼓勵制造企業設計、仿真、工藝等研發軟件和工具的云端遷移和部署,加快各類研發資源在線匯聚和共享,打造工業技術承載平臺、開發平臺,推動工業APP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產業化。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強化工業數據集成管理和工藝、控制、運維等工業機理建模等核心能力,完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、專用開發工具、開發環境等基礎能力,構建功能齊全、使用方便的集成開發環境和部署分發生態。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與骨干企業合作,開發面向中小企業的輕量化、低成本、易部署解決方案,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。到2025年,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工業APP研發、交易、應用體系,形成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開發者創新生態。(責任單位:省工業和信息化廳) (五)實施數據要素賦能行動。 統籌規劃建設大型、超大型綠色數據基地(中心),引導各地按需建設新型數據中心,打造規模適度的算力服務。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、制造企業數據中心在大型公共數據中心部署,提升集約化、標準化建設水平;在工業、車聯網等領域按需布局邊緣數據中心,推進云邊協同發展。加快推進工業數據分類分級工作,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、制造企業建立健全工業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制度,提升工業數據安全管理水平;持續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貫標工作,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。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、制造企業探索開展數據確權、數據資產評估和數據產品開發,依托鄭州數據交易中心設立行業數據專區,推動數據流通交易。到2025年,初步建立資源富集、應用繁榮、治理有序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。(責任單位: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發展改革委) (六)實施融合應用示范行動。 支持制造企業推動制造系統各環節和要素的解耦、整合和重構,發展并行設計、交互設計、模塊化設計等平臺化設計,推動智能設備、智能產線、智能服務等智能化制造,強化協同設計、協同制造、協同運維等網絡化協同,推廣少品種大批量、多品種小批量、單件定制等個性化定制,拓展產品效能提升、產業鏈條增值、綜合解決方案等服務化延伸,實施資產管理、運營管理、組織管理等數字化管理,引領制造業向萬物互聯、數據驅動、軟件定義、平臺支撐、智能主導的新階段邁進。支持制造企業聯合基礎電信運營商,打造5G+超高清視頻、5G+增強現實/虛擬現實、5G+機器視覺、5G+遠程控制等“5G+工業互聯網”應用示范場景,鼓勵各地建設“5G+工業互聯網”融合應用示范區。到2025年,在重點行業、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、可推廣的解決方案。(責任單位: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通信管理局) (七)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。 引進和整合高等院校、科研機構、骨干企業等國內外工業互聯網領域創新資源,爭取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、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等在豫設立分支機構,構建政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,開展5G、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區塊鏈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研究和探索,提升產業支撐能力。加快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,爭取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區域分中心,提供設備和產品優化、社會化資源協作、測試驗證、智慧運營、產業生態孵化等服務。到2025年,建立較為完善的工業互聯網協同創新機制,實現創新鏈、產業鏈、價值鏈和產業生態系統的良性互動。(責任單位: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科技廳) (八)實施安全保障強化行動。 建立重要工業控制系統目錄清單,開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、工業控制系統等領域的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,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管理和技術防護水平。落實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和安全防護制度標準,建立數據分級管理和防護機制,開展企業網絡安全分級分類試點工作,提升企業在采集、應用存儲等關鍵環節的安全防護能力。加快工業信息安全核心技術和產業發展,突破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安全、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、工業控制安全、工業大數據安全等關鍵核心技術,推動實時、高可靠、內建安全功能的核心設備和系統研發,以及面向重點行業、重點領域的產業化應用。到2025年,基本建立覆蓋設備、控制、網絡、平臺和數據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。(責任單位: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通信管理局、省委網信辦、省公安廳) 三、保障措施 (一)加強組織實施。依托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,統籌謀劃全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作,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,督促檢查重點任務落實情況。設立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家庫,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決策咨詢、技術服務。各省轄市政府要建立工作機制,細化推進舉措,完善配套政策,抓好組織實施。 (二)加大政策支持。制定支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,統籌運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,采取一次性獎勵、投資后補助等方式,對重點企業、重點項目加大支持力度。統籌運用政府引導基金,引導社會風險投資、股權投資投向工業互聯網領域。鼓勵金融機構針對工業互聯網特點,開發訂單融資、信用貸款、應收賬款融資等創新產品。 (三)強化人才保障。依托“中原英才計劃”等人才項目,加大對工業互聯網關鍵領域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的引進培養力度。支持省內有條件的本科高校、職業院校、科研院所、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實訓基地,開展技術服務、公共實訓、技能培訓,加強專業型、復合型人才培養,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相匹配。組織工業互聯網領域技能大賽,推動在校學生、企業職工技能水平提升。 (四)開展合作交流。舉辦工業互聯網領域專題論壇、博覽會等活動,推動區域、行業、企業等層面的技術創新、展示體驗、供需對接、應用促進等交流合作。加大對優秀工業互聯網企業、產品、服務、平臺、應用案例的總結宣傳力度,推動先進經驗和成功模式復制推廣。支持本土企業與國內外工業互聯網創新機構開展合作,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、解決方案等“引進來”和“走出去”。 |